思想的盛宴:2008年中国国际软件产业高峰论坛散记
今天(2008.4.17)是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及2008年中国国际软件产业高峰论坛的首日,我跑去现场晃了一圈。会议是成都市政府主办的,请来了很多大脑壳:微软的张亚勤、IDG的熊晓鸽、东软的刘积仁、用友的王文京等等。可以说是大腕云集。
上午开幕式,先是领导们祝贺、恭维了一番,喷了很多口水。然后,是大腕们上场开始15分钟的命题作文。
大脑壳的题目都是主办方给的,虽然是蜻蜓点水,但多少还有点干货。原话记不住了,按意思整理了个大概,分享给大家。
微软·张亚勤:有计算的地方就有微软
张的题目是:创新的新纪元
内容及观点:
【1】创新是多维的
现在的创新是多维的:既有技术的创新,也有应用和商业的创新;而且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2】有计算的地方就有微软
有电的地方就有计算,有计算的地方就有微软。所以,微软什么都做:操作系统、鼠标、游戏、手机系统、互联网。
微软把自己定位为任何一个出现市场机会提供软件平台的开发商,去年研发投入80亿美金。微软的核心能力就是创新。
(演示了一段Microsoft surface视频,该电脑系统大部分研发是在中国微软研究院完成的。)
【3】微软的价值
建立了影响力巨大的生态链,对其他企业有很巨大的影响力和覆盖能力。
微软赚1块钱,他的周边的合作伙伴能赚16块。
【4】对云计算的一点质疑
所有的软件从技术看,就是计算和存储的平衡。云计算能通过远端存储解决数据的移动问题,但是,这不意味着不需要功能强大的智能客户端。
【潜台词设计】
云计算很拽吗?
外包能赚大钱吗?外包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品牌吗?
IDG·熊晓鸽:IT是成熟产业
熊的题目是:中国软件与现代服务业中的投资机会
内容及观点:
【1】他喜欢成都,因为成都有熊猫,他也姓熊
他拜托大家去卧龙看看他收养的两只大熊猫,名叫“乐山”、“乐水”。(老熊挺逗的!)
【2】IT是成熟产业,软件有机会
IDG投软件很少,成功且比较知名的两家:金蝶、速达。还有N多失败的不说了。
在国外,成熟的软件行业三分天下:硬件、软件、咨询服务比较平均。而中国:硬件70%,软件22%,咨询和服务22%。
这样看来,软件应该还有成长的空间。但是,从整体来看,IT行业比较成熟,增长比较平稳,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不会是一个飞跃式的发展过程。
【3】中国软件存在的问题
软件基本分为两类:面向直接客户的软件、面向垂直行业的软件。
面向直接客户的软件:交易成本低,客户需要就买。最大的问题是存在盗版。
面向垂直行业的软件:交易成本高,行政管理层次低,重复建设,不能通用。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风投一般喜欢面向直接客户的软件,尤其是这种软件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
除了软件产品本身的问题,中国软件业的人才结构也不太合理:不缺乏编程人员,缺少高端综合性人才如PM、架构师和CTO。
【4】外包能力取决于拿单能力
软件公司外包业务的成长性取决于拿单能力,不光是低成本的问题。这对风险资本是个问题。
【潜台词设计】
为啥都要搞软件外包呢?外包的钱很好赚吗?
外包能带来暴利吗?风投不会去投回报率低又有风险的项目,只想投高回报率风险少的项目。
互联网是软件产业的机遇。
东软·刘积仁:什么是创新
刘的题目:中国软件企业创新与国际化生存
内容及观点:
什么是创新?
创新的误区:
【1】创新是一个口号。
哪个人都在说创新,结果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大家都这样说,是因为创新听起来很时髦,也很有面子;
【2】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以为就是说技术。搞技术的人,总以为自己有的技术是最好的,只有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就是创新。把东西掖着藏着的,当个宝贝。
其实,创新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独一无二。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很少的个人和公司能够做到。另外一种创新是寻找一种新的做事情的方式。
应用型创新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做的。这种创新意味着:定位、整合,系统地发掘和实现商业价值的能力。
【3】创新不是什么都由自己来做
创新要考虑成本,如果自己做的成本大,就不如让别人来做。什么都由自己来做,是倒退。创新就是要有全局感,利用已有的成就,站在市场的最前面。
对中国软件的告诫:
【1】不要盲目跟风
今天学美国,明天学印度,后天又学其他的。要学会定位,找到自己在国际化软件发展中的生态链的位置,在发展中学习,在发展中创新,在发展中壮大。
【2】不要迷信风险资本
【潜台词设计】
很多人说软件外包没有核心竞争力。但是,管它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
创新不是空想,要从实际出发。远大的目标是一步步干出来的。喊口号,要赶超谁谁谁的,都死光光了。我们做外包的,还好,已经有1万多人了。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自主知识产品和品牌。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台湾软体协会·张国鸿:台湾的电子政务是这么干的
题目:软件产业的世纪抉择:服务外包与企业信息化-台湾的经验与启示
内容及观点:
台湾的IT也在30年前做了一个选择:优先发展硬件制造。而软件则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信息化的改造。
任何时候,政府都是大客户。所以,政府带头实施电子政务,本身就能给软件业带来机会。很难相信,一个本身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社会环境,本身对软件业会有多大的帮助。
台湾在电子政务方面做了如下的举措:
【1】裁减政府部门的IT技术人员
政府不要自己养这些技术人员,人工高,不划算,而且剥夺了软件业公平发展的机会。
【2】政府部门带头实施电子政务
为了保护民众隐私,台湾的身份证不是智能卡。每个人只有两张智能卡:社保卡和信用卡。看病刷卡,不用先交押金。社会成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在网上报税,自由查看各类清单。在异地自由办理户籍转移。
20万台币以上的政府采购,须在网上公开招标。
最近的台湾选举,1千万人投票后,四小时内,即可开出结果。全岛信息化程度很高。
台湾软件业的教训:
没有在IT硬件制造称霸全球的时候,跟上消费类产品的嵌入式软件的潮流,痛失发展良机。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