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360】电影其实什么都没有,不过是光在银幕上的投射

xilei 发布于 2021-6-16 16:28:00


【1】@寄号信空缺:你们觉得女方“疯”,是不是也默认了不是所有女人都有她的勇气撕破脸,不是所有女人都有她的底气不顺从精神压迫和物质威胁,更多女人不得不逆来顺受,无法宣泄不满只能沉默。你们有没有想过女方的“疯”是被遭遇逼疯的,有没有想过她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记住,女人生存环境的阈值是靠“疯女人”扩大的。

 

木遥:所以有直播还是好,给了长这么好看的人一个便捷合法安全的变现渠道。
在没有直播的时代,长成这样其实尴尬,特别是如果家境平平,很可能成了怀璧其罪,平添苦恼和恐惧。这个颜值在普通人中间鹤立鸡群,但进入演艺界又辛苦且看命。可能唯一的道路是考个文工团啥的,最后多半命运多舛。至少肯定没底气跟首富的儿子正面刚。

 

【2】@陆大鹏Hans: 感觉这种现象越来越多见了: 

有的网友,甚至是有的媒体,也是懂英语的,但只懂字面,不懂文化,所以对英语句子的理解往往会令人啼笑皆非。
就好比,攻占使馆的伊朗大学生查抄到美国官员写给伊朗政治家的信,开头是Dear Mr ***,就觉得既然美国人说这个人是dear,他肯定是卖国贼

深夜一只猫:这算什么,看到信的最后一句YOURS  某某,立即觉得,这人都已经把自己卖了

 

 

【3】@雷韵ly

最近总想起一位老师,是几年前做的一本书的译者的遗孀。那本书三十年前出过,新版有些地方修订改动了,她要逐一确认,有一天就带着纸稿去了她在北外的小公寓。当时是冬天,我们从早上开始,每一处她都要对照原版精读,讨论,直到天擦黑才弄完。然后她请我去楼下的餐厅晚饭,聊起了往事,从解放前他们在上海弄堂里青梅竹马的少年时代开始。

聊到了特殊时期,大时代聚少离多,他在干校,她在北京。她说后来终于恢复正常了,有机会可以出国交流。他们自觉蹉跎了半生,迫不及待要迎头追赶,恨不得像年轻人一样拼命干活。他们想尽量多译介一些当代文学作品,还起了一个笔名,打算两人找书合译。

八十年代,她去了美国进修,他去了英国。在英国他得了绝症,耽误了医治,回来不久就过世了,不到六十岁,包含他俩姓氏的那个笔名也只完成了一部译作。那本书我没读过,但他独译的这本(莎士比亚的传记)在我经手的译稿里面属于质量最上乘的。原著修辞精妙繁复,又喜欢征引用典,那时候翻译这样一部作品,要克服的困难比今天要多得多。

记得她说,如果他俩能一起出去,互相照顾就好了。但当时他支持她去美国,哪怕又要天各一方,说机会难得,得抓紧时间啊。从头到尾她都是用一种淡淡然的口吻讲述的,我就那么听完了差不多五十年的故事。

时代就像一座大山,能不能越过去,个体的选择大抵是很有限的。那本书再版之后金雯老师说过一句话:“认真著述,必有回响。”一段生命,如果到最后有什么真的能够留到另一个时代,那一定不是表面的,轻易让人激动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它是把我们从个体命运中解放出来的东西。

 

【4】@扭腰1村民

看到人日海外版一篇署名文章分析为什么中国接种速度快。其中说的第一个原因是免费接种。我查了一下,好像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是收费的。而去年早期有些地方疫苗接种收费的反而是在中国。当时还因为疫苗接种是否收费专门开会,中央表示不收费。但后来的各地采购疫苗的开支不知道是由谁付的。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但在新冠疫苗接种上全部费用由联邦政府拨款, 疫苗也是由联邦政府按人口分配并送达。如果说免费是接种的关键,那美国的接种应该最快,因为是从一开始就免费的, 不经对于个人,也对于地方政府(不用出钱)。此外,美国没有任何国籍限制或收费, 只要是合法居民都可以免费接种。 纽约甚至在几个机场火车站设立接种点,外国人下飞机就可以接种, 一分钱不收。

 

【5】李玩 

陈寅恪que的女儿们一再清晰的说明:人家上下三代包括陈寅恪自己都是读que,这些科普粉丝就是死活不认可,觉得人家家人包括大师自己都读错了自己的名字,只有他们这些科普达人才读得对,真是倔强。

 

 

 

【6】余英 

我一直认为埃及金字塔就是一个个古采石场,一座金字塔就是一个采石场的遗迹。金字塔不是“垒上去”的,是“留下来”的。。。今天看到湖北麻城的巨型采石场,我更坚信了我的看法。。。

 

 

【7】局外人看电影 

在李安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中,发现了十个感人的片段。

 

【8】李沧东:什么才算是美呢?是天空中的月亮?是盛开的花朵?还是从散落在院子里的玻璃碎片中反射出的光?我们没法这样定义美。很多人找到了美,或者正在寻找美。我寻寻觅觅了一辈子,最后还是回答不上来。我不认为美只存在于痛苦中。契诃夫曾说,“勿言月亮是美的,请看玻璃碎片上的光。”这是艺术家对待美的态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但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物开始找寻。


电影和话剧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即兴表达,就仿佛偶然间捕捉到的现实即景。传达这一感觉,难道不是电影的本性么?比起大量练习、计算才被拍摄出的画面感觉,那种仿佛信手拈来的偶然性、即兴,于我而言更具电影性,也更重要。因此,排演有时会伤害或者说减少这种电影性。

我不希望音乐是电影的附属品。它既能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单独存在,又能巧妙地融入电影之中,从而带给观众另一种电影性的体验。我不是想通过制造紧张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振,这样当然也很好。我希望的是观众在看电影的同时,也能独立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惊觉“这也是电影呀”。也就是说,跳脱事件,置身之外,忽然意识到电影的存在。这是营造心理距离的一种常用手法。我想在最紧张的瞬间让观众感受到 , “先别急着投入情感,再等等”。其实,跟着探索下去也不过是虚惊一场。

我不希望观众带入感情。我不想设定无懈可击的因果关系让观众去解构。因为这是一部(《燃烧》)让观众进行怀疑的影片。观众怎么理解都可以,但又很难根据某一方面去判断。

我想对电影这一媒介发问。其次,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梦想成为作家,迄今也一直在作家的路上走着。就像准作家一样,我时常扪心自问,叙事究竟是什么。也许我是通过发问的方式来对叙事进行解构。这种情况下,韩国常用“解体”这个词,而日文相对应的单词是“解构筑”,英文则是“disconstruction”(解构)。不是构建叙事,而是要消灭叙事构建本身,不去构建!

电影其实什么都没有,不过是光在银幕上的投射。但人们还是会以自己的方式赋予它意义,并接受它,就好像真的一样。

在《燃烧》中,是一种对日常神秘、生活中的悬疑的发问。所以,记忆也可以作为体现悬疑的一种材料、一种线索吧。

我们给别人讲故事,如果是happy ending,听的人就会觉得很幸福,但其实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迎来happy ending。人们应该自己去寻找happy ending。电影不过是糖衣炮弹,只能暂时带给人快乐,忘记现实的痛苦。故事可以娱乐人,但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么叙事的功能到底何在?我觉得故事还是应该给人带来某些变化,哪怕一丁点儿。就像烛光,虽然微弱,但依旧带来了光亮。所以,我只能试着去做,哪怕只能引起一点儿变化的故事。

于我而言,男和女没有区别。在作家眼里,他们都只是人,无关性别,不论老少,都是一样的。他们是一个个的人,是我塑造的角色。我把自己熟悉的、了解的人物特征投射到了他们身上。即使主人公是女性,我也不会因为我是男性而去怀疑我能否写好她。因为我觉得人都一样。虽然最近我们会讨论关于性别敏感(gender sensibility)的问题,但这并非本质。如果如此来区分男女的话,那彼此间就已经有了距离。以前我写小说,比如说写劳动者的故事,在人物塑造、采访的过程经常非常痛苦。越是你不了解的人,越感到难办。这是最基本的,是了解一个人必须付出的努力。但如果只是写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我从没想过会更艰难。

写小说的时候,我经常在想象中跟某一个人进行沟通,很主观性,寻找感情和故事上的心领神会,像是写情书一般。对象只有一个人,更多主观性。而电影则不同,在创作想象中是跟大多数人在交流,因此更加客观化。

——————————————

访谈结束,导演跟薛景求、文素利有约。文素利一早来了,只身一人,在会客室默默地等着。晚餐食谱平凡到简单,“就是隔壁小街里5000韩元(约30元人民币)一位的米饭套餐”,导演说。他对生活的要求极其简朴,一如他电影里的人物,不起眼,像跌落的尘埃……但他却对他们极为珍重,即便他们都是各种时代病患者,也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轻视他们的存在与价值。

——————————————

《当代电影》| 历史的缝隙 真实的力量 ——李沧东导演访谈录,2018年7月7日,受访:李沧东,采访:范小青

 

 

 

【9】木遥 

图中这个89年的姑娘 Lina Khan 刚刚被美国国会投票确认为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委员并被委任为主席。FTC 是主管反垄断的机构,主席提名万众瞩目,因为科技巨头监管此刻在全球都是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议题。

她是巴基斯坦裔,目前是哥大法学院副教授。2017年她在读耶鲁法学院期间在耶鲁法律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Amazon's Antitrust Paradox,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说以往以价格控制为核心的反垄断框架完全不适合新经济时代,平台经济需要全新的反垄断思路。纽约时报评论说这篇文章会至少影响接下来几十年的反垄断实践(文章有中译:O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拜登当选后她被广泛看作 FTC 主席热门人选之一,很多人觉得这个位置简直就是为她而设的。

她今年32岁。

 

 

【10】@楚襄

土耳其民族主义者近期开始抵制著名的基因测序公司Ancestry。因为后者出了报告,声称该公司检测的土耳其用户的基因情况表明,土耳其人主要是当地土著安纳托利亚人和古希腊人的后裔。而不是伊斯兰化的古突厥人。

突厥史学家芬德利(Carter V. Findley)在《世界历史中的突厥人》(The Turks in Word History)—书中指出,奥斯曼征服之后被称为Türk的人,既是征服者的后代,也是被征服者的后代。
当时突厥人不过二三百万,而被征服的地区则有上千万人,所有这些人,都成了今天土耳其人的祖先。因此,今天的土耳其人更多是被征服者的后代。在讨论什么是突厥人(Türklük)议题的时候,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
突厥是一辆自东向西穿越亚洲的大巴士。起点是于都斤山,终点是伊斯坦布尔。这是漫长的旅行,走过了很多地方,在每一个地方都会停靠。每一站,都有人带着行李上上下下。乘客中没人在乎这辆巴士的起点是哪里、终点在何方,大家不过是搭车走个短途。他们也从没想过他们与其他乘客间有什么联系。有时车出毛病了,停下来修修,路上能找到什么配件就用什么。经过很多年,当这辆巴士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的时候,车上不大可能还有从起点站上车的乘客了。而且,这辆巴士本身,也不再是出发时的那个样子了。里里外外,都换成新配件了。但这辆车还被称为突厥,而乘客都自称突厥人。

 

 

【11】游识猷  

读到一个新研究,15-16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去奖励更公平的大人了。
研究者先训练一群婴儿学习“规则”,触摸到屏幕的左边,会发出“她很好”的声音,或者视频里的人会得到一块饼干作为奖励;触摸到屏幕的右边,会发出“她很坏”的声音,或者视频里的人会被拿走一块饼干作为惩罚。
然后,小婴儿们看视频,视频里的大人负责分饼干或者分乐高积木,有时候,视频里的大人会公平地分;有时候,视频里的大人明显偏心,给某个人分的比给另一个人分的多。
这时候,婴儿会怎么做呢?
统计显示,当大人公平的时候,婴儿会明显更多地触摸“她很好”,或者更多地让视频里的人得到饼干奖励。
当大人不公平时,婴儿触摸“她好”/“她坏”、“奖励饼干”/“惩罚拿走”的几率则基本相等。
也就是说,小婴儿会奖励公平的大人,但还不会惩罚不公平的大人。
研究者猜测,可能的原因有几个,①小婴儿还不太理解“惩罚”这个概念;②小婴儿觉得这事还没有严重到要惩罚的地步;③小婴儿觉得惩罚是大人等权威来做的,自己还无权做。
无论如何,这个研究再一次说明,人类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关心公平了。
发展心理学里大量证据表明,“关爱/伤害”、“分配公平”是社会道德规范里的两个中心问题,也是人类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关注的问题。
你会帮助我,还是伤害我?你会不会公平地对待我?
这两个问题,很可能是很底层的人生需求。
Ziv, T., Whiteman, J. D., & Sommerville, J. A. (2021). Toddlers' interventions toward fair and unfair individuals. Cognition, 214, 104781. doi: 10.1016/j.cognition.2021.104781

 

 

【12】“新冠疫苗1针,2针,3针疫苗,到底有什么差别?哪种更好呢?”——刚看到别人转的一张截图,没想到看完后看笑了……

 

【13】@sci_accepted

读研读博最重要的就是心绪平和。

当你能在你老板给你许诺CNS文章,千万项目,发财专利的时候不内心狂喜;当你能在老板被调查小组当着你的面被带走的时候依然能手不抖的加完所有的样;当你能在老板暴跳如雷用最难听的语言辱骂你说你是学术界的污点不配在世界上活着的时候还能认真思考今晚吃什么的时候。

你就成为了一个优秀成熟的硕士/博士生。

/@丁香园:在医院上班最重要的就是心绪平和。

当主任信誓旦旦对你许诺明年升副高,当你手下的实习生偷偷翘课不写病历,当你的隔壁诊室打得鸡飞狗跳,当急诊夜班一连来了 7 个非急性发作期的慢性病患者还能认真思考今晚吃什么的时候,你就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医生

 

 

来源:新浪微博 由 喷嚏网 综合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