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程斋--【浮世汇526】现实生活中信息四通八达,自然绝不会有这种情况

xilei 发布于 2022-5-12 16:18:00


【1】某个张佳玮 

秦朝有个名故事,指鹿为马,一般用来描述秦二世昏庸与赵高的跋扈,然而这次行动,也是赵高的服从性测试——就像许多领导在酒局上借酒装疯,看下属听不听话。
赵高当日指鹿为马时,有附和他说是马的,也有直言说这是鹿的——之后,赵高把说是鹿的都给修理了一遍。
后来赵高派人去对付秦二世时,无人可挡;秦二世还糊涂到问个近侍:赵高要反,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近侍答:我不敢告诉您,才得周全;早告诉您,那我早死了,哪还活得到现在?——这位近侍能活到那会儿,大概也得“对对对,那是一头马,不是鹿。”
报假数据的人多了,报真数据就显得很珍贵了。
三国时有一位叫国渊的,其著名事迹是不吹牛,如实向曹操上报军功,居然载之史册。
只因为当时报斩获数字,以一为十,数字都要加个零的;不虚报,已经算高尚了。
这样虚惯了,就会出个新问题。
王小波说过个段子:中亚古国花剌子模的风俗,凡是给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这事其实自古皆然。
终于到了说真话时,也只能拐弯说。
隋朝有个大聪明人叫苏威,历事杨坚杨广两朝。当时隋末大乱,我们熟知的隋唐好汉纵横天下,杨广就问身边人——毕竟他消息都从身边人那里来——盗贼咋样了?
佞臣宇文述糊弄说:盗贼在减少,不足挂齿。
苏威不想胡说,就躲在柱子后头,杨广叫苏威别躲,过来,盗贼如何了?
苏威说了句很妙的话:我也不主管这个,不知道盗贼多少——就担心他们越来越近了。
杨广:啥意思?
苏威:之前贼在长白山(此处指山东章丘邹平那一带的长白山),今日他们都到荥阳和汜水了。
这话说得够委婉也够真诚了,没触杨广的逆鳞,但也客观说明了时势。
然而杨广却是个——如他对虞世南所说——“我性不喜人谏”的主儿,所以“不悦而罢。”
杨广想知道数据,于是追着苏威问;何以听苏威那么委婉地答了个状况,却又不悦?
大概,是听惯了宇文述的好消息,就不想听坏消息了吧。
如此久而久之,谁又敢跟杨广说真消息呢?所以杨广和胡亥后来的结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到临头,才发现自己一直被忽悠,但已经晚了。
值得一提的是:
最后在江都解决杨广的,众所周知,是宇文化及和他的兄弟们——他们的爸爸,就是忽悠杨广说“盗贼减少,不足挂齿”的那位宇文述。
今天敢谎报情况指鹿为马,明天干得出什么来,我都不敢想。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不透明时代的古代传说。
现实生活中信息四通八达,自然绝不会有这种情况。

 

 

【2】fanfanyang在魔都 

中科润达实验室假阳受害者越来越多
黄浦区无论是住在无敌江景房的人、住在煤卫合用老破小的底层贫民。
在被赋予假阳红码时,是平等的。
五月开始,黄浦重灾区各街道对于假阳质疑,拒绝居民复检正当要求,紧急半天内送方舱及密接转运。
5/7早上忙着网课不出房间的女儿被赋假阳,街道或是疾控的人翻来覆去电话催我转运,说,阴性家长陪同未成年孩子去龙阳路新国际博览方舱亲子仓,非常人性化的哟。
整个上午我夫妻俩反复要求给孩子第三方复检,街道和区疾控只回一句话“去方舱复检”
午后一点半大巴就等在小区口,不走不行。
信了区疾控的鬼,整整一车阴性家长带着阳性/假阳孩子们,大巴过了隧道马上变脸。
浦东疾控安排最后扔在一个可怕的方舱,驻守门口的福建医生认真说有基础疾病的不要来,没有任何儿科药物,更没有亲子仓。家长带着孩子们(最小二岁半)拒绝进舱后,疾控大巴反复绕圈要拖垮七小时没吃没喝的家长们的心理防线。
四望周围每个小区,被祸害成什么样,海悦花园(也算是很好楼盘)75老人假阳,被送进卢湾体育中心,你们知道卢体是图6这样的吗?24小时大灯罩着玻璃外就是马路,没有医护和药物。
[摊手]

 

 

【3】用户littlepigpig1 

在5月8-10日乌克兰军队摧毁北顿涅茨河上的俄罗斯浮桥作战当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一位乌克兰工程兵发推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他参与行动的全过程。非常精彩,全文翻译如下:
我是乌克兰军事工程师和排爆专家。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之前,我曾在顿巴斯服役过一次。
最近,我完成了一项对俄军造成巨大损失和影响的任务,彻底打乱了他们包围利西昌斯克的计划。
最初,前线部队传来的情报表明,河对岸有俄罗斯人出现,同时有多种军用车辆在聚集。所以,我的指挥官在5月6日要求作为他手下最优秀的军事工程师之一的我在北顿涅茨河上进行工程侦察。
5月7日,我和后备力量里的侦察部队一起前往格尔洛夫卡地区和比洛戈里夫卡地区进行侦查行动。
比洛戈里夫卡的前哨部队报告称,很多俄罗斯装甲车辆在河流的另一侧聚集。
我探索了该地区后假定了一个俄罗斯人可能会尝试架起浮桥以到达河另一边的位置。同时使用测距仪确定了该位置河流的宽度为80米,因此俄罗斯人需要连接8段浮桥(每个俄军标准浮桥是10米)才能到达另一边。
由于河流的宽度和流速,我知道俄罗斯人需要机动船只才能架起这样一座浮桥,而且他们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的架设时间。 我花了一整天时间检查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而且我必须在5月8日前完成这些工作。最后,我把我收集整理好的这些情报报告给我的指挥官。
另外,我告诉负责观察那部分河流的部队,他们需要留意摩托艇的声音。 该地区的能见度很差,因为俄罗斯人放火烧田野和森林,并施放了大量烟雾弹。导致河面上雾蒙蒙的,能见度很低。
所以观察部队必须注意听声音。他们在5月8日凌晨做到了。就在我说的地方。我也在那里侦查它——我用我的无人机看到了俄罗斯人在我预想的位置架设浮桥的情况。我立即向指挥官报告。
回想这一切,我认为我对河流的侦查行动和对观察部队的提示对我们发现俄罗斯人的渡河行动有极大的帮助。我打败了俄罗斯的军队工程师。
观察河流的部队没有看到俄罗斯人的行动,但能够听到俄罗斯摩托艇的声音并立即报告。
炮兵已经就位。 我们已经能够确认俄罗斯人已经连接好了了 8 个浮桥中的的7个。俄罗斯人甚至成功地将一些部队和车辆移动到了河上。战斗开始了。
在侦察部队确认俄罗斯正在架设桥梁后的大概20分钟内,重型火炮开始攻击俄罗斯军队,随后我们的航空部队也开始加入攻击行列。
我当时仍在该地区,我一生中从未见过或者听到过如此激烈的战斗。
经过一天的战斗,5月9日早上,这座浮桥沉没了。 一些俄罗斯军队(大概30-50辆装甲车辆加上步兵)被困在这条河的乌克兰控制的一侧,无法返回。 被困住的部队试图利用断桥逃跑,其他俄罗斯人在试图架设一座新桥。
然后,航空部队开始对该地区进行猛烈轰炸,摧毁了那里所有剩下的俄罗斯人,以及他们试图建造的其他浮桥。
有传言说有1500人左右的俄罗斯人死亡。
他们的战略目标是越过这条河,然后包围利西昌斯克。他们惨遭失败。
5月10日,浮桥被彻底摧毁。这也大概是你们开始获取该地区所有照片的时间。 我当时与其他乌克兰英雄一起在那里工作。 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它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为乌克兰服务而自豪!
(完)
小哥最后还介绍了为他和他的部队提供无人机、测距仪、排爆设备、香烟和糖果的一只来自利沃夫的民间志愿者团体。
一段展示现场情况的视频:
O用户littlepigpig1

 

 

 

【4】贾樟柯:《小武》首映完我无事可干,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南特街上瞎逛。路过十字路口的海鲜店,目不转睛地望着冰上生蚝之类的海产,分辨着这都是些什么动物。山西是内陆省份,没有海。正想着,突然一只手重重地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是侯导(侯孝贤),他和我好像已经成了熟人:小贾,刚看完你的电影。我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侯导的话。侯导说:那男的和那女的选得都不错。我知道他是在用他的方法鼓励我,我却羞涩起来没有回应一句话。我和他两个人伫立南特街头,都不知道再往下该说些什么。对我来说,这一幕并不尴尬,法国人说:彼此沉默的时候,其实正有天使飞过。

 

【5】那个Hawk啊 

聊着聊着,意识到刚才那条说的保护倒置的情况,真的得好好展开说说。因为国内好像下意识就有这个误区,仿佛打疫苗等于去度一趟劫,身体好的就大胆的去度,身体不好的,比如老年人啊、有各类基础疾病啊、甚至免疫病等等,就犹豫着,观望观望,先不去。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本来最应该也是最需要得到疫苗保护的人群,反而是接种率最低的。你要知道欧美的疫苗都是先从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打起的,年轻人当时想打还得排几个月号呢。
如果说我们一直能很顺利地把病毒挡在国门之外,那也就罢了,无病不吃药,也可以理解。其实2021年给人的感觉确实是这样的。但到去年底o变种出现以后,真的不好说了,现在还在犹豫打与不打,那真是浪费我们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拉出来的缓冲时间,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三针打满还要几个月呢。
-
讲个具体的例子吧,以类风湿等免疫疾病,美国疾控中心建议12岁以上的、患中度或重度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按时间间隔接种完整的三针作为起始序列。接种完成后三个月或以后,再接种第四针加强针。第四针接种完成后,还可以选择间隔四个月再接种第五针加强针。12岁以下的患者建议接种三针序列,暂不接种加强针。
你就知道了。不仅要第三针,还要第四针、第五针。为什么?因为免疫的原因或者是用药的原因,他们更难产生针对新冠的抗体(这个比例在一些研究中高达50%)。需要通过更多加强针的注射,不断地补强。而不是我们传统上理解的,免疫力不好就不要去接触这些,仿佛打怪打不过一样。
要知道疫苗并不是怪,他们只是长得像怪,让免疫系统认个脸熟而已。
-
在今年2月16日的一篇访谈中,佛州棕榈滩风湿病学中心的JMV医生,谈到接种疫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除了普通的疫苗反应外(比如胳膊酸痛等),没有任何风险报告。
他说: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疫苗。 最近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因新冠住院的患者都是未接种疫苗的患者。 很明显,接种疫苗会降低住院的风险,并防止患者患上更严重的疾病。由于医院里的那些其他感染源,远离医院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有额外的好处。
除了免疫低下,美国疾控中心还有一张非常长的列表,列出了各种可能造成新冠风险增高的身体状况,涵盖了从癌症到肥胖的各种。中心建议都是一个:接种疫苗。
事实上目前搜索谁不应该接种疫苗,只看到一种,就是对mRNA疫苗成分严重过敏的人群。
-
还是说回开篇谈的。这两年做的这些工作,如果能清零当然是最好的,但至少,它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们研发了疫苗、铺开了产线、让每个人都能免费接种。真的哪天确实压不住了,这些高风险人群没有获得疫苗的保护,他们受到的冲击就会像是时间回退到2020年初一样,没有任何分别。那会是太让人遗憾的事情了。
遵循建议,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疫苗。

 

 

【6】免庖丁 

很多年前吧,我跟一个朋友说我爷爷当年自杀三次才死成的原因。第一次是跳楼,摔断腿,没死成,“畏罪自杀罪加一等”,被装进一个筐抬着继续被批斗。第二次是服毒,剂量不够,胃坏掉了,人没死。第三次上吊,死了。
但是我刚说完前两次,还没来得及说第三次,这个人听完以后说:“我觉得人想自杀是一定能死成的,没死就说明还是不想自杀。”
我那一瞬间就和这个人绝交了。我今天突然想起这件事,就是被今天早上那条微博trigger到了。很多人都在说要是入户、要是动我的猫/书/唱片etc……我一定活不下去。
但是真的这样了以后,会下决心去死的人其实还是少数。就在你努力缝合着一颗破碎的心的时候,确实就会有人在旁边说这样一句:
“你不是说要去死吗?怎么还没死呢?” 

 

【7】刘大可先生 

“幽默”是“可笑”的,但绝不等于可笑。大傻子也很可笑,幽默却需要高端的智识,说一个人缺乏幽默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说他蠢。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爱因斯坦怹老人家的轶事。
说,有个优雅的贵妇问爱因斯坦:“您能给简单我讲讲相对论说的是什么吗?”
爱因斯坦的说:“如果和您这样的美人坐在一起,1小时就像5分钟;如果和一个烧旺的火炉坐在一起,5分钟就像一小时。”
贵妇因此会心一笑。
不知有多少人信了这番话,以为相对论就是“凡事都是相对的”,还觉得爱因斯坦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高深的理论——这就是智识不够理解不了怹的幽默。
事实是,相对论根本不是这样的,但爱因斯坦也根本不打算给她讲真的。因为他知道贵妇那块料根本弄不懂相对论,给她讲真的只会自讨没趣,恭维恭维哄哄开心就可以了,所以编了个浅白、诙谐,但是与相对论毫不相关的段子给她听。
打个比方,贵妇和爱因斯坦的故事,就像三四岁的孩子问家长自己是怎么来的。有几个家长会和他讲男女生殖系统的使用方法呢?还不是编个温馨可爱的故事哄哄他?什么爱情的结晶、仙鹤送来的、充话费送的、老王家富余的、用乱葬岗的碎片缝出来的、相位共振导致的信息溢出,凡此种种吧。
孩子就心满意足地走了,还把这个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所以,谁要是心满意足地接受了爱因斯坦那套话,那他在物理学上就如同一个三四岁的幼儿。
回到爱因斯坦的故事上,我们不知道故事后来发生了什么。所以贵妇那会心一笑也是耐人寻味的:她可能的确信了这个解释,但没想到这个解释会恭维自己,因此惊喜地笑了——这是一种境界;也有可能是立刻明白了爱因斯坦没给自己讲真的,单纯就是编个故事哄自己开心,为他的机智笑了——这是另一种境界。
前一种是笨人傻笑,后一种才是聪明人幽默的笑,但是你看,爱因斯坦这个故事,无论对方是蠢是精,都能笑,这就是雅俗共赏的高级幽默。
*同样,要理解这条博的配图为何可笑,也是要点儿图文阅历的。

 

 

【8】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作坊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身份性
很多组织的制度与行为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追求合法性与生存。任何组织都有两方面的性质:依据效率原则的技术性质与适应一定制度框架的仪式性质。前一种性质较强的组织,其生存能力,取决于其完成技术目标的效率,如市场制度下的赢利性企业;后一种性质较强的组织,其生存能力与效率的相关性较小,更多取决于组织制度框架本身的生存能力。拥有复杂内部结构、程序与规则的组织,总比简单的“乌合之众”生存能力强,不容易随时“作鸟兽散”。“仪式组织”的生存能力,取决于组织制度的精致复杂程度、组织规模的庞大程度、内部交流的频度、协调与控制的强度,以及内部身份安排、等级关系和分配制度的精致程度。
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外向性”,即提供公共管理的方面,小于现代法治政府;它的“内向性”,它在等级尊卑、地位升降、利益分配、关系协调、组织效忠等事项上耗费的资源、制定的规章、设置的机构、投入的精力,大于现代法治政府。
……品位结构,直接反映了中国官僚组织是一个“身份组织”。这个组织的品位结构的典型特征,就是人员结构明显大于职位结构,官员数量大大多于职位数量。品位结构是有层次、梯度的,其中心部分是职事官,第二层次是没有职事的各种品位性官号的拥有者,第三层次是民间的朝廷名号拥有者。这种三层次结构,大大扩展了等级组织的规模。
现代文官制是“功能组织”,采用“为官择人”原则,即专业能力与职位匹配,好像给机器选配件。而中国古代官僚组织存在一个重大不同:它经常是“因人设官,向人授官”的,如同魏晋南北朝唐宋各种散官、员外官、添差官、祠禄官所显示的那样。这等于是先有了一支“官人”队伍,再考虑让他们各有其位。这就很像一个家庭,膝下若干儿孙,得让他们各得其所,有了好事儿人人有份,一个也不能少。在相当程度上,选官时所考虑的是身份与地位是否相称,而不是专业与职位是否相称。
……从“功能组织”或“外向性”看,超出行政功能需要的品位性官号属“多余行为”,或说是体制的“冗余”成分,它造成了财政的重负与政府的臃肿。即使在古代,这种现象也频遭诟病。然而从“身份组织”或“内向性”的角度看,冗官冗吏就不一定是冗余成分了。它增大了组织规模,增加了官位,为成员提供了更多晋升机会,对组织自身生存有很大好处。组织的扩张“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也更容易保留它的最有才能的现有人员”,“任何特定组织的领导者都会通过他们的组织的发展来增加他们的权力、收人和声望”;而且大型组织比小型组织的生存机会更大,保证外部环境的稳定性的能力也更大,“官僚组织很难消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们庞大的规模”。好比一个铁盆或铁桶,从使用便利看,其轻重厚薄应该恰到好处;但从铁盆或铁桶自身来看,越粗、越厚、越笨重,其寿命越长。
不同组织对人员规模有不同偏好。假如我办一个公司,那么人员越精练越好;假如我成立一个党团,就会使劲儿把更多的人拉入党内。从“功能组织”角度看,或从社会利益看,冗官冗吏纯属弊端,像是肌体上的赘肉赘疣,民间也会有“河中鱼多搅浊水,世上官多不太平”的歌谣。但从“身份组织”角度看,或从国家利益看,冗官冗吏可能很有必要,甚至是连心肉,不能轻易割爱,割了就会出毛病。没有官僚体制,这个社会大厦就失去了支撑;而官僚体制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僚的“人多势众”。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是:多一名官员,王朝就多了一名支持者。这可以解释许多滥封滥授行为,以及努力增加科名以羁縻士人的做法。……大致说来,若你看到某个政权中有大量冗官冗吏,那么你不必迟疑,随即就可以判定,这个政权具有强烈的身份组织性质。反之亦然,若某个政权很少冗官冗吏,那么这是一个功能组织。观察现代组织也是如此。某市有9位副市长、20 位副秘书长,某学会有十几位副会长,这无疑都是“身份组织”的特征。
——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版)》,pp.366-70

 

 

 

【9】木遥 

跟朋友聊起老外能不能理解那句「我们是最后一代」,答案是不可能,太多微妙层叠只有中国人懂的情绪了。
这就像是哪吒的故事。「我欠父亲的,我还给父亲就是了。」西方文学里没有哪吒,只有弑父。弑父听起来很惨烈,但哪吒的惨痛只有东方人才明白。在伦理上必须服从的,只能靠自戕来报复。而且这种报复的前提还是对方真的会因此懊悔。这就像是所罗门王断子的故事,你只能伤害到真正爱你的人。
你事实上伤害不了利维坦,但你别无他法。
这让我想起以前和朋友聊起英文里有没有精确对应「委屈」的词。有接近的,比如 feeling wronged,但还是不同。wronged 可以 corrected,委屈不能。
而大人们通常是瞧不起委屈这种强烈的情感的。

 

 

同样是对公权力反抗,为什么女权说了无数次的不婚不育没有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还会被骂打拳),但男人一说就是振聋发聩呢?
根本原因是男性本身就是婚育最大的受益者,女人不想生非常正常,因为婚育对女性百害无一利。但现在连男人都不想生了,说明时代已经糟糕到连婚育最大的得利群体都感到危机,变成一种不分性别、不分贫富的集体政治性危机,所以才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吧。
换句话来说就是,女性的危机从来没被主流社会看成是一种严肃问题。我能理解这句话为什么成为“史诗级对白”,它的时机、场合、前后文结合都太过巧妙,而且是被动回答,不是主动诉求,更有种迫于无奈的“抖包袱”的快感。我能理解它火起来的缘由也非常支持它成为某种浪潮作品经典对白,同时,我也能理解女性对此事(此事指的是后续舆论发酵)翻白眼。

 

【10】沈三废 

之前看了一篇故事,讲的是一个女生被困在了高中某一年,她就尝试了所有的人生,比如记下高考题目考了个第一,比如劝父母使劲买房变成富二代,比如追校草谈了场美美恋爱……但最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一年结束后都会清零,得从头再来,翻来覆去来了几次后她就觉得好无趣,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个时间循环啊,她想过正常的生活。
结果文末话锋一转,这个女生变成了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她的妈妈问医生女儿什么时候才能醒,医生说说不定明天就醒了。
等医生走出病房后,他叹了口气说,“你女儿不会醒了,我被困在了这一年,我都出不去,她又怎么会醒呢。”
这几天一直在想这篇故事,就是记不得是在哪里看的作者是谁了,着急[苦涩]有没有人看过,我想再看一遍。 

 

【11】@诨名唤作巴布尔

看《万尼亚舅舅》,发现一百多年前,人的希望破灭之后,不知道接下来人生该如何继续的时候,最后找到的答案和当代人没什么区别,那就是没有答案,日子很烂,但还是要过下去,过下去,过下去。

 

永远记得结尾处的大段对白:我们必须活下去。日子就在前面,日复一日。我们将用良好的风度承受这一切。我们会工作,支持所有依靠我们的人。我们现在就做,继续做下去,直到老去。我们会接受死亡。之后,我们会说,是的,我们受过苦,有几次我们哭了,有时我们几乎无法坚持下去。而上帝会对我们微笑。

 

 

 

来源:喷嚏网 搜集整理

 

【无需App在移动设备上看喷嚏】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喷嚏网址即可:www.dapenti.com ,推荐chrome浏览器。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登陆
蜀ICP备11003155号-1 有害信息举报

特别声明:本站不提供任何视听上传服务,所有视频内容均来自视频分享站点所提供的公开引用资源

Powered by oBlog 2.52 ©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